来源:奇点糕 有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相关的口腔健康问题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证据表明,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循环抗体水平与口腔-消化道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与此同时,口腔真菌,例如念珠菌也与胰腺癌风险升高有关。 为了寻找口腔微生物与胰腺癌之间的具体关系,纽约大学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测序技术评估了胰腺癌相关的口腔细菌/真菌类型,并以微生物风险评分(MRS)量化风险。论文发表在《JAMA·肿瘤学》上。 该队列包含超过12万人,中位随访8.8年。研究者发现,三种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结节欧氏菌(Eubacterium nodatum)和微小帕氏菌(Parvimonas micra)与胰腺癌风险升高有关;真菌方面,念珠菌属与胰腺癌风险升高有关。基于27种微生物建立的MRS评分,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胰腺癌风险升高244%。 该研究数据来自美国的两个大规模癌症预防/筛查研究队列,共有122000名提供了口腔检查样本的参与者纳入分析,在随访期间共确诊445例胰腺癌,另1:1匹配对照者。这890名参与者中,53.3%为男性,中位年龄67.2岁。 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口腔细菌α多样性或整体微生物组成未见显著差异。具体到特定的菌种,研究者发现了不同。 首先是三个明确与胰腺癌风险升高有关的牙周致病菌,属于红色复合体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属于橙色复合体的结节欧氏菌、微小帕氏菌。此外,研究者识别到21种新的与胰腺癌风险有关的细菌,其中变形菌门的3种、拟杆菌门的2种和放线菌门的2种与胰腺癌风险降低有关,拟杆菌门的3种、放线菌门的6种、梭杆菌属1种和部分厚壁菌门菌种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在所有检测到的真菌中,念珠菌属最为常见,与胰腺癌风险升高有关,所属菌种热带假丝酵母与风险升高有关,白假丝酵母与风险降低有关;其次是马拉色菌属,其整体丰度与胰腺癌风险无关,但所属菌种球形马拉色菌与风险降低有关。 研究者将前述3种牙周致病菌、20种其他细菌和4种真菌共计27种微生物联合建立MRS评分,评分每增加1标准差,胰腺癌风险升高244%。这一结论在两个队列中具有一致性。 综合过往的基础研究,占主导地位的口腔白假丝酵母能够产生致癌的亚硝胺,可在实验动物中促进癌变;在胰腺癌患者组织中也有发现念珠菌。这些发现一致支持口腔真菌失调在胰腺癌发展之间存在机制关联。 总的而言,口腔微生物群落失衡可能构成了口腔健康状况与胰腺癌发展之间的一种病因学关联,MRS为识别胰腺癌高危个体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工具。这也提醒了通过改善口腔健康进行胰腺癌预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