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交流

首页 > 冷链物流交流

医疗健康,LP最关注的行业
发布时间:[2013/4/3]     访问人数:[1503]

PE:低迷时期的"香饽饽"

2012年,对中国VC/PE行业而言,实在不是什么好年头。中国VC/PE市场明显降温,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披露私募股权投资案例275起、投资总额198.96亿美元,相比2011年分别下降31.9%和31.4%。2012年投资规模低于2010年投资规模,并与2009年基本持平。

在这样一个投资低迷时期,医疗健康行业却因其抗周期性特性,备受关注。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12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私募股权投资最热门的四大行业中,医疗健康行业和消费品行业并居首位。而《2012年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人白皮书》中,医疗健康行业凭着16%的得票率成为LP最关注的行业。而且近一两年来,资本界的大型会议几乎都设立了医疗健康专场,如4月12日将在上海举行的ChinaVenture中国投资年会就设了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专场。

这种关注的结果便是,在投资整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活跃度较2011年而言反倒有所增长。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数据表明,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占所有行业的13%,排名第三。但由于涉及金额通常不大,故从投资金额来看,医疗健康行业占所有投资金额的4%,排名第八。

不过,2012年医疗健康行业依然出现了大单投资--必康制药获得太盟投资集团2.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入围2012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十大披露金额投资案例,排名第八。

但除此之外,医疗健康领域行业的投资规模都较小,2012年医疗健康领域PE投资交易规模 TOP 10中排名第二的投资个案涉及金额仅为0.65亿美元,发生在KKR对脐带血库的投资。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研究总监李玮栋表示,虽然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受到大环境影响,近年呈逐渐放缓之势,但依然活跃。其中医药领域始终是投资重点,近年来交易数量均超50%,但标的越来越小,转向特效药。

堰塞湖形成,IPO停滞

IPO堰塞湖一词在2012年底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上,而它的形成可追溯到2011年。

证监会信息显示,自2011年下半年起,在审未发行的拟上市公司以平均每周增加11家的速度,至2012年底,造成800余家拟上市公司滞留。

一面是不断增加的IPO排队企业,另一面是放慢上市速度。2012年,A股市场IPO的中国企业从2011年的281家急速下滑至154家,募资总额下滑的幅度则更大,2012年IPO的A股企业仅募集了1034亿元,不足2011年募资总额的四成。自2012年11月2日以后至今,A股市场再无新股IPO。

至2013年证监会第一次公布IPO排队名单时,A股IPO排队企业878家,其中医疗健康企业48家,占比为5.5%,48家拟上市医疗健康企业中,制药21家、生物技术12家、器材设备9家、流通5家、制药设备1家。

然而,IPO堰塞湖的规模并未因此急剧增加,这是由于主动撤单潮的出现。排队IPO的企业中,不少是在2011年就提交了申请,但随着2012年整体经济环境变差,一些企业的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或已不再符合上市的最基本盈利要求,只能主动撤单。

面对这种形势,有些企业主动放弃,有些企业则在等待转机。但到了2013年1月8日,证监会针对各证监局、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稽查总队等150人召开的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审核会议拉开了IPO财务审核的大幕,也将自2012年以来便屡被提及的"加强财务审核"落到了实处。自此,部分企业期待的"转机"几乎已无可能,撤单潮暴发。截止至3月21日,证监会公布的撤单企业已达48家。

不过,这波撤单潮暂未涉及医疗健康行业。但在这个整体不景气的IPO时代,医疗健康行业2012年IPO的情况也不太理想。

首先是数量,2005-2008年医疗健康企业IPO数量均为个位数,2009年为16家,2010年-2011年均超过30家,而2012年仅11家,其中1家在香港主板上市。募资规模也不大,超过1亿美元的仅5家企业。最大一单IPO是10月30日的复星医药的H股上市,共募集超过5亿美元的资金,也使得2012年第四季度的融资规模超过了前三季度。

虽然,2012年医疗健康企业IPO的成绩不如前两年理想,但事实上,近些年来,医疗健康企业IPO融资规模不断增加,估值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健康行业融资占比从2005年不足1%上升至近6%。可见,对于医疗健康企业而言,目前还是处于一个较好的年代。

然而,随着IPO融资规模的下降,PE机构IPO账面退出的回报率也在大幅下滑。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数据显示,医疗健康产业的PE机构IPO账面回报率与市场整体水平呈同水平下滑,幅度超过50%。李玮栋介绍,事实上,除去创业板开板带来的拉动作用,医疗产业IPO回报大都低于整体水平,上市后的市值溢价、业绩持续成长成为PE的主要盈利逻辑。

并购交易数量减少,但平均规模不低

国外经济整体低迷,以及国内企业并购整合意愿增强促使2012年达到近6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规模最大值。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案例数量3555起,与2011年比较下降23%;披露交易规模3077.9亿美元,环比上升37%。医疗健康行业在整个并购市场中,所占份额并不算很高,从交易数量来看,约占6.71%,各行业中排名第五。但交易金额则只占了2.01%,排名仅为十三。

不过,医疗健康领域还是本年度较为受关注的行业,特别是在入境交易方面。最好的例子便是,9月,美国领先医疗公司美敦力宣布8.16亿美元收购国内领先骨科器械公司康辉医疗后,10月再次收购国内介入性治疗器械公司深圳先健科技19%股权等。

近年来,一直有些因素推动着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发展。2009年以来,创业板和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已将并购作为提升产能和市场控制力的重要手段。政策方面,"十二五"规划、新GMP、GSP都为或将为医药行业的并购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另外,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还出现了一些特点。

在交易平均规模方面,2009年之后出现增长,从此前的4500万元增长至1亿元以上。其中,复星医药收购洞庭药业77.78%股份一案,交易金额达989.8万美元,可算是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的重大交易之一。

另外,在跨境并购方面,出境并购2011年出现高潮,完成交易12笔,披露金额1.7亿美元,入境并购2010年出现高潮,完成交易13笔,披露金额30.5亿美元,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并购均以获取产品和渠道为主要目的。

经典案例

滇虹:PE投资+产业并购

云南制药行业龙头之一,辅以功能性护理品与保健品,网络覆盖全国、东南亚及非洲。

2011年销售收入8亿元,净利润1.6亿,2012年销售收入预计超10亿,净利超2亿。

2012年初,弘毅投资以2亿元投资滇虹药业,计划2年内主板上市。

2012年初收购云南省玉溪望子隆生物制药有限公司65%股权,扩充产品线。

点评:药企与PE的结合方式已超越简单的Pre-IPO,而是向产品、技术并购平台的方向发展,产业资本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PE可向并购资金/资源提供者的方向转变。

NOVAST:本土仿制药

成立于2005年,由海归团队创建,已有10个药物制剂获得FDA批准开发与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药物制剂产品,可为跨国药企提供仿制药支持。

2008年以来已获红杉、启明、百奥维达、NEA、赛富等机构超过8000万美元的投资。

2012年6月,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向联亚药业增资2000万美元。

点评:跨国药企普遍面临专利到期、化学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的现状,提前在国内布局仿制药将延续领先优势。企业形成的技术优势与认证资格也有利于未来的国际化扩张。

六和:医疗服务全产业链

成立近20年,覆盖口腔医疗、医疗机构投资、经营管理、医疗器械营销、义齿加工等全产业链。

2011年与2012年先后引入海通开元和建银医疗基金的0.8亿和1.5亿元投资。

点评: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全产业链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PE可以结合贷款与夹层投资实现更大规模支持。

金陵药业:民营医院

2012年7月,金陵药业以1.23亿元收购仪征医院68.33%股权。仪征医院原为南京二甲公立医院,2011年营业收入1.46亿元,净利润近1112万。并购前,仪征医院已转为盈利性亿元,现有原股东鼓楼医院集团以无形资产增资。

2011年金陵药业净利润1.65亿元,此前收购的宿迁医院贡献4500万,现金流稳定。

点评:近年来上市药企自建民营医院、医疗机构,入股综合医院升温。投资者入股二甲医院的资金和政策压力相对较小,障碍主要在土地政策、税负与人员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