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城市科学发展促进会的领导,原政协甘肃省委常委贾笑天、甘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30多家顶尖生物制药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
会议由《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执行总编朱永旗主持,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社长王平生和甘肃健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罗顺分别致词。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张晓强对论坛发来书面祝贺,他指出,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在13亿人口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以及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转型等带来的对疾病预防保健需求的持续上升的双重刺激下,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他在致信中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自去年创办以来,以内容品质赢得了业界好评,社会影响力扩展迅速。作为编委会主任,我感到很欣慰,希望你们努力创办一流杂志,使之真正成为政府、产业、企业、研究机构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为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王平生致词时说,生物制药是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的新兴产业,是赶超世界最有潜力的领域。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医药产业产值共计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达到1800亿元。
会议就如何突破生物制药产业化瓶颈、加速生物医药原料国产化进程等话题展开了交流与对话。窦昌林、景书谦、梁朋等海归博士对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剖析以及他们在生物制药研究领域做出的非凡成绩,特别是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甘肃健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罗顺带领的健顺团队研发的“无血清个性化化学成份界定细胞培养基”填补了中国细胞培养基工业化生产的空白的创举,让与会代表切实感受到中国生物制药赶超欧美国家的强烈节奏。
罗顺博士表示,目前,美国、英国、法国和瑞士等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都属于本国经济支柱产业,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没有把生物医药纳入支柱性产业。细胞培养基作为生物制药的原材料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没有原材料,中国的生物医药在国际上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